楊宗翰牙醫: 洗牙時間的迷思 WFU

網站頁籤

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

洗牙時間的迷思

發現網路上有許多針對洗牙時間或流程的抱怨,在這裡稍微整理一下。
1.洗牙時間太短
2.洗牙沒洗乾淨
3.不幫忙拋光茶垢/咖啡垢/煙垢/檳榔垢😅
4.洗的很用力,不舒服、流很多血
5.就只洗牙,醫師沒說什麼洗完就走
大概是這五項,如果有更多會更新補上

台灣的洗牙,基本上就是超音波洗牙,主要是清除牙齦上結石,與國外的深洗不同,國外洗牙師的基本潔牙(cleaning),大多是使用手動器械刮除牙齦上與淺層牙菌斑/牙結石,我個人覺得比超音波洗乾淨且比較不酸(看技術?)搭配與醫師的例行性檢查基本上一個病人排一小時是有可能,而且通常會有拋光,基本上1~5的抱怨很難發生。但這是由洗牙師(非醫師)來進行,而且收費也高於台灣(搭配檢查大約在100~150美金,保險公司付大部分或是全部)
接下來針對1~5項抱怨說明

1.洗牙時間太短:時間長短是個感受問題,在有洗乾淨的前提下,如果是有定期半年洗牙的朋友,基本上時間真的花不了多少,好幾年沒洗牙的病人,通常被壓著洗太久,就會產生(4)這項抱怨,只能說,這把尺不好抓啊….。如果真有牙周病有更深層清潔的朋友,在洗牙結束後也可以要求評估牙周統合照護的可能性,只靠洗牙理論上很難治癒牙周病。

2.洗牙沒有洗乾淨:洗牙後(1-2天內)如果有肉眼可見的牙齦上牙結石殘留,的確是牙醫師的錯,尤其是洗牙時間太短,但是臨床上還是有一些狀況讓這類狀況發生:1.牙齦發炎太嚴重或牙齒太敏感造成洗牙時病人反應太大,無法完整的好好的洗完 2.病人口呼吸習慣無法在洗牙時改為鼻呼吸,頻頻嗆水或要求漱口。還有就是有時候因牙齦紅腫發炎,洗完幾天後牙齦會恢復正常(稍微萎縮)露出牙齦下的牙結石(這種通常是黑色的)。

3. 不幫忙拋光茶垢/咖啡垢/煙垢/檳榔垢:這種垢嚴格來說不算是牙結石,如果是比較嚴重的大部分的牙醫都會建議噴砂去垢,比較輕微的,影響美觀的前牙部位,通常我都會協助清潔,但是否幫忙拋光,真的不在健保給付範圍。

4. 洗的很用力,不舒服、流很多血:這就是一個矛盾,有的人覺得這醫生很棒,洗牙不會痛,但同時有人覺得,這醫師洗的很隨便…。舒服跟療效是很難兩全…。有的醫師會特別把洗牙機強度調低,洗起來沒什麼感覺,水調少一點,感覺不會有壓力,但是有沒有洗乾淨,就很難說,臨床上遇到很多病人被洗了一輩子的牙,最後被判定有牙周病需要全口重建,治療本來就有伴隨不舒服的可能,有診所會說:無痛預防針?無痛復健推拿?

5. 就只洗牙,醫師沒說什麼洗完就走:在約診時最好先說想要做什麼,例如:洗牙加檢查,洗牙加評估是否需拔智齒,或是說明有什麼症狀,例如、刷牙時敏感,容易流血,想檢查蛀牙,如果沒說,看診前助理詢問是否有什麼問題,那醫師洗完後檢查沒發現什麼大問題吧,基本上就不會多說什麼。

洗牙是口腔保健的入門,試著至少一年洗一次牙,也試著找到一個適合自己洗牙需求的牙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