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頁籤
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植牙盛行所產生的亂象
2024年5月18日 星期六
Dental scams 牙科騙局
看到YouTube 內有美國一位醫生分享的影片內容
2022年10月9日 星期日
橡皮帳,沒使用就不是好牙醫?
橡皮帳(rubber dam)是1864年由美國醫師發明使用,再經過幾位醫師的改良,才成為今天的樣子。
2022年5月21日 星期六
橡皮帳,沒使用就不是好牙醫?
橡皮帳(rubber dam)是1864年由美國醫師發明使用,再經過幾位醫師的改良,才成為今天的樣子。
橡皮帳,沒使用就不是好牙醫?
橡皮帳(rubber dam)是1864年由美國醫師發明使用,再經過幾位醫師的改良,才成為今天的樣子。
2022年3月8日 星期二
白內障手術後多久能看牙齒,有什麼該注意的呢?
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看牙齒申請保險
二十多年前剛畢業的時候,很少聽到有病人看牙申請保險給付,這幾年來越來越常遇到,想要申請保險需要符合保險公司的規則,眉眉角角的很多,以下跟大家分享一些有用的建議。
2022年1月23日 星期日
只不過是黏個假牙,應該沒什麼關係吧?
楊醫師,幾個禮拜前植牙假牙吃麥芽糖不小心黏下來了,又臨時約不到你的時間,所以請其他醫師幫我先黏起來,應該沒關係吧?
2021年7月21日 星期三
接受新冠疫苗多久以後可以看牙齒?
隨著疫苗逐漸開始施打,有很多民眾已接受第一劑AZ或是莫德納疫苗注射。近期有流傳出打完疫苗以後1~2 周內不能接受牙科麻醉的傳聞,在這裡要跟大家說明這論點目前並沒有科學的依據。這可能是起源於一則2021/6/16在泰國臉書上的文章,一位民眾說他的朋友在打完疫苗後去看牙,在接受局部麻醉之後死亡,並表示在疫苗說明書上有建議打完疫苗一個月內不建議接受麻醉或局部麻醉,這篇文章已被官方認證為不實文章!!
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新冠疫情下的牙科
2020年12月9日 星期三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選擇太多反而難以決定
拆牙套拆釘 根管治療
拔除膨大牙根
談迷你植體的昨是今非
大抵上是說這些植入植體發炎化膿,醫師全部拿掉重植,原因是因為迷你植體表面處理不如正常植體且比較細無法抵抗咬合力量且容易發炎.....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全锆全瓷傻傻分不清
氧化鋯最早是用來代替金屬燒付陶瓷假牙的那層金屬內冠,瓷粉燒付在氧化鋯內冠,這樣,假牙就可以提高透光度,更接近自然牙,周圍牙肉也不會被金屬離子染色。那個時候,氧化鋯廠商追求的是物理強度,氧化鋯單獨做成假牙非常的難看,顏色死白又無層次像芝蘭口香糖,染黃一點就像森永牛奶糖,病人無法接受,後來廠商推出高透版本的鋯塊(透度會犧牲少許強度),這時,全锆冠的春天才開始到來,不過,只有使用在做美觀要求較低的後牙,這幾年一些廠商推出多層次高透鋯塊,能稍微能讓做出來的假牙看起來比較‘活’而’真’。這才開始運用在前牙,但是每個人牙齒都有一些個體上的差異,唯有燒瓷師傅針對牙齒調整瓷粉顏色與透度,才有可能製作擬真的假牙。對於同時多顆膺復或是不是那麼要求完美的病人來說,目前的全锆假牙已能滿足大部分的需求,也因為如此,在有些民眾分辨不出差異下,付了全瓷假牙的費用但是裝了全锆假牙,為免瓜田李下,目前楊醫師在後牙區只做全锆假牙,全瓷假牙會多一個試內冠的流程,與要求技工所紀錄與製作保證卡。
一般的全锆假牙,注意顏色單調而無層次
多層次全锆假牙,顏色有層次,大部分民眾已能接受
全瓷冠,透度顏色幾乎一樣,猜猜看哪一顆是?
2020年5月14日 星期四
全鋯假牙-新的假牙材質選擇
精密度是假牙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其重要度就好比餐廳不論好吃與否,衛生沒達標就不用說了,貴金屬假牙直到現在還是所謂的gold standard(黃金準則),全锆/全瓷牙套的精密度是可以接受,但是還是優於一般金屬假牙
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All-on-4,Non-on-3?!
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以次充好
Inolim
2020年5月6日 星期三
牙科X光 安全嗎?有必要嗎?
一聽說要先照X光,馬上臉色一沉,音量微高的說出:為什麼?! 我最不喜歡照X光!你都還沒看過!
咬翼片可同時照上下後牙區牙冠與部分牙根
2020年5月1日 星期五
幾個小訣竅 減少看牙醫的痛苦
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如何避免在牙醫診所踩雷(得罪同業文)
如何避免在牙醫診所踩雷
五大要點
一,避免非牙醫師經營的牙科診所
依照台灣醫療法,牙科診所,基本上必須由牙醫師來擔任負責人,理論上來說是老闆也是出資者,但因為目前牙醫診所競爭過於激烈,需要投入較昂貴的設備與裝潢,甚至花大錢買廣告等行銷手段才有賺錢的可能,所以衍生出金主診所這一種牙醫診所,所謂金主診所也就是金主負責出資,以掛牌費的方式跟牙醫師租借牙醫師執照開立診所,這會衍生出什麼問題呢
1.經營理念不合,相對於醫生來說,金主管理診所更注重單位時間利潤,也會對各種醫療行為計算利潤,增加收費,減少支出。
增加收費的方式,除了巧立名目,想盡各種方式增加收費品項,也有可能在治療還沒開始時及催繳費用。減少支出方式:使用類似但廉價的材料,或大量購入即將過期的材料,甚至並無使用該材料但欺騙病人有使用材料,詐取費用。
2.過度壓榨醫生,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在一般牙醫師所開立之診所,扣除房租水電等基本營運成本,在扣除助理人事成本,醫生合理抽成後,所用的材料的費用,稅金,設備攤提後基本上盈餘低於五%,金主當然不能滿意,勢必在計算抽成時使用一些手段,減少醫生實際抽成加利潤至少拉至20%以上,而且金主會要求醫生盡量接病人,減少每位病人看診時間,同時也拉下醫療品質。在這種情況下,醫生自然無心與醫療品質的提升,也不願意服務照顧病人,認為自己只是診所的過客,把病人看成提款機,一至兩年後離開診所,後續病人只能在有其他醫師接手,醫療品質低落可想而知。
3.過度壓榨基層助理,因為追求利潤,助理時常超時工作,也未必有符合勞基法,而且會讓助理做一些醫療行為的灰色地帶,如洗牙,調整活動牙或噴砂美白,甚至調整假牙,替換矯正線。長時間下來,影響助理上班心情,自然無法有好的病患服務態度。
如何辨別金主診所呢?如何辨別有問題的金主診所呢? 大部分的金主診所都隱藏的很好,無法直接看出,以下有幾個訣竅:院長或其診所內醫師很多事情都不能決定,最主要是金錢方面,自費價錢無法決定,收費方式無法決定,退費無法處理,需有診所醫療主管(助理長,櫃檯,老闆娘但不是醫師娘,有的甚至有執行長這個職位)處理。另一個可以看診所的開業執照,負責醫師在正常診所都是院長而且也都應該有正常看診,如果負責醫師年紀偏大又不常出現在診所,就有可能是金主借牌的診所。還有一個重點:金主診所會更以盈利為目標,所以會以植牙專門診所自居輔以隱適美或貼片這類高單價自費醫療。在金主診所做一般醫療不用太擔心,只要小心不要做需要長期服務追蹤的治療(全口重建,植牙,貼片),但金主診所已出現明顯問題時就要小心,如果發現醫生與助理明顯沒有把心思放在醫療上而且態度不佳就要小心,如果櫃檯或咨詢師不斷要求對尚未執行的治療先付費或先付全額就要小心,如果發現診所醫師或助理流動率高也要小心,通常可以在google一顆星評論看出一點端倪,在有問題的金主診所,甚至連洗牙補牙都要小心其醫療品質或是否被浮報健保。
二.非牙醫師解釋治療計畫
有些診所在照完環口x光片後,助理或助理長馬上解釋口內問題與治療計畫,這基本上違反醫療法,治療計畫必須由醫生親自解釋與擬定,在離開治療區後如有不明白,跟診助理可以輔助解釋,如果還是有不明白可以請助理要求醫師再解釋,基本上,助理與櫃檯職責在於討論費用與付費方式及約診時間,由助理長或咨詢師定立的治療計畫有時醫師無法執行或是硬著頭皮上,會影響治療結果。這種情況在醫師娘診所或金主診所常見。
三.診所設備/裝潢過於豪華
如果是新診所又裝潢/設備過於豪華就要小心,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所看到的轉嫁到你的治療成本上,通常會反應到收費,另外在你所不知的情況下、一些醫材會使用比較不好的或是即期品,假牙也會因為由收費較低的技師來製作導致品質管制不良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而且在急於回本的心態之下,狂推自費或浮報健保的可能性會提升。裝潢豪華與高階設備診所比較可能的是金主診所或合夥診所,金主診所會有急於回本/套利,有時會有殺雞取卵的行為,相較於金主診所,醫師合夥診所主要是一群醫師合資開立,醫生診次穩定,且會比金主診所有心於醫療服務,大致上比較不會有後續保固服務的問題,如果是老診所更新裝潢或投資新設備,大部分都是為了回饋或提升服務品質,更不會有這方面問題。
四.醫師使用模糊(灌水)學經歷或兼任醫師過多
因牙醫市場競爭,許多醫師都會在學經歷做手腳以達到吸引民眾注意或消費,牙醫師學歷一定會有學士學位,如果沒寫,波蘭/菲律賓的可能性就提高,另外碩士學歷大多有伴隨醫院經歷(非全職),只能代表對某專業領域較擅長,但比不上領有專科醫師證書訓練扎實,不過也不能以偏概全,只要有心,在畢業幾年以後還是有可能達到高標準,畢竟醫師與和尚是老的受歡迎,至於常見的國外學歷,灌水更大,大部分都是植牙短期訓練(一星期)。這點比較難查證,有疑慮可以詢問衛生局。至於經歷,最常見的是將實習經歷模糊化,看起來像是醫院主治醫師,其實只有實習或PGY.畢竟牙醫師成長要靠經驗,學識與訓練,才能提供好的治療。
五.固定在一家診所看,遵守診所規定
台灣牙醫診所比7-11還多,造成有些民眾喜歡逛診所,或是不願約診,哪家有空就在那家看。原則上,固定在一家看,醫生也會對你的狀況比較了解,固定時間檢查,也比較不會有臨時狀況,約診可以讓醫生提供更好的醫療品質,有些診所在病人有一些緊急狀況下,還是很願意擠出一些時間幫病人做緊急處理,尤其是當這位病人長時間在這家診所看診,且遵守診所規定準時赴診,來電約診且定期檢查,有時遇雷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診所太忙,或醫生或助理超過負荷。只要彼此互相體諒,必能維持良好醫病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