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翰牙醫: 腐骨空穴-cavitation-現代牙醫所忽略的病灶 WFU

網站頁籤

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腐骨空穴-cavitation-現代牙醫所忽略的病灶

續上一篇(牙醫否認的真相:致命的毒牙感染-以牙醫師觀點討論內容)作者有提及腐骨空穴,特別獨立來討論,身為一位常做手術的牙醫師,楊醫師臨床上對此特別有感。

最先發現並提出腐骨空穴理論的是有現代牙醫學之父G.V.Black在1915年提出,他發現齒槽骨有時會存在血液循環不良的骨空腔,而且會產生不明的鈍痛,有時這種鈍痛無法定位,直到1930年骨科才開始討論這個議題,因為臨床上很難用X光判定,而且腐骨空穴上方的軟組織通常也不會有什麼異狀,所以一般牙醫學院很少提及這個議題,一般非自然牙醫學派的牙醫師也不太知道這類病灶的處理。

楊醫師會注意到這個問題,大約是2007年開始,當時老楊醫師(楊醫師父親)常常拔完牙後等2-3個月甚至更久後轉植牙手術給楊醫師,這時一些拔牙後預後不良的case常常在植牙時造成困擾,健保對拔牙給付不高,一般診所拔牙後常常馬上讓病人咬紗布走人,不會對拔牙傷口多加處理(刮除肉芽組織,發炎腐骨,沖洗傷口),視傷口狀況建議術後護理方式(冰敷與否),拔牙傷口癒合不良的比例就會偏高,這時當拔牙窩洞上的軟組織覆蓋後,腐骨空穴在其下形成的可能性就大增(尤其是拔智齒後)。

病人缺牙超過半年,決定以植牙方式膺復缺牙區



手術時發現拔牙後齒槽骨無癒合

病人評估植牙前發現有病灶

病灶

植牙時針對腐骨空穴腐骨刮除後,四個月後骨生成


病灶處骨生成

腐骨空穴的確存在,當拔牙後傷口癒合不良時發生率會提高,可能會造成不明鈍痛或是將一些毒素緩慢的釋放進入循環系統,拔牙時醫師要注意,拔牙後患者要遵循醫囑照護傷口,因爲這是一個臨床很難鑑別診斷的病灶,通常只有在影響植牙或造成智齒拔牙後與第二大臼齒局部性牙周病處理時才會去發現與主動治療,對於這種病症,預防遠比治療更重要。  


最後,分享一段影片